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市场秩序的维护离不开人的管理,就如企业不能离了统筹大局的人,国家不能没有政府。老大有老大存在的必要,一个人令众人信服,能运筹帷幄不恃强凌弱的老大,才能长久立足。

国内现在有一个很危险的认识,把市场经济当做经济溺水时的救命草,却不担心抓到的草都是断了根的。

一个灵活高效可持续的市场,有其良性发展的基本前提,单靠提高市场的开放性恐怕连标都治不了。一个缺失了根本的所谓市场经济,千万不能过多指望。

市场应坚守的最最基本的原则是公平公正,这是市场经济能发挥应有作用的根本。

一个市场的管理者不注重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必然无法遏制钱与权的融合,无法阻止这种融合对市场竞争的粗暴干预与破坏。这会导致有钱的有权,钱生钱太过容易,没钱的没权,图发展举步维艰。

钱和权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取代了管理和技术的关键作用,管理和技术的发展革新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失去了本应有的重视与支持。当我们的民族自豪感遭遇国外先进的管理与技术时,也只能干瞪眼着急,追忆是否曾有民众的智慧与力量被充分调动的一天。

其实政府在调研市场,认识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失误,太重视那些实力雄厚的企业所提出的意见看法了。

这些实力雄厚的企业里有多少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有多少主要靠着钱权互动来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如果回到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他们是否能长期保持足够的竞争力?他们是否主要靠购买各种进口设备来建立所谓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他们对国内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对国内技术的实践应用是否有作出过同等贡献并给予了足够的信息反馈?他们是否已高度依赖国外的技术及设备,在实力雄厚的表象下其实根本不具备经济大萧条时同外企拼刺刀继续占据国内消费市场所需的能力和效益,相比之下更像是沾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光自吹自擂的纸糊大老虎?他们给出的意见看法,是否更利于他们保持已有优势,或将自身利益风险同国有资产捆绑以求灾后扶持续命的意见看法,而无关如何建立一个公正高效可持续的市场?

 

目前的经济环境下,那些处于各种劣势,还能勉强实现盈利,但又早已无力承担高税赋,一肚子苦水无处倾诉的企业,恐怕才能扮演政府的良师益友,将市场真正的不足与需求全面系统毫无保留地反馈给政府。

这些企业的灵活高效,对自身漏洞的查堵,对可控成本的优化,对自身行为的负责,在恶劣市场环境下拥有的调整适应力,本就是市场经济所追求的。

 

非常可惜的是政府之前对这些企业的了解就如对市场的了解一样模糊。

只有深入了解认识到市场恶疾的源头,才能有效地对症下药,建立一个真正利于中国制造蓬勃发展的市场,才能挽救中国经济并使之早日复苏。

 

十年前,我们可能还觉得传统的钱权交易,以权谋私对市场造成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才发现这不过是皮毛,这种程度的影响不过是阻碍市场健康成长的慢性病而已。

真正令人后怕的,是这几年被各利益方盯上后贪婪无度的投资建设,这能使一个还算健康的市场在较短时间内陷入泥潭,对整个市场的生态平衡造成极严重的破坏。 

几波连续的投资盛宴,成了一场制造高通胀竞相瓜分通胀所得的盛宴,而这其实是对民众财富价值的野蛮掠夺,对支撑市场发展的效益的强力透支。

在这个过程中,各利益方也通过权力的支配再次实现了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划界割据。接下来一旦爆发经济危机,他们甚至还能凭借独有的生存优势在市场中进一步巩固各自的地位实力,由危机来消减清退各自市场的普通对手。

这是市场的灾难,也严重遏制了中国经济的活力。

 

个人手里的行政权过大又缺乏有效的监管制约,就可以通过税务上的漏洞,各种行政审批管理的不合理处掣肘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与发展,甚至直接决定企业的存亡。而国企和一些利益捆绑后获得了权力优势的企业,则可以借此进一步扩大发展优势。

众多合理的审批摸不完的门路,而众多不合理的审批却畅通而至,产能严重过剩的同时依旧能新增大批高产能项目,直至整个行业的效益丢失殆尽。这种古老的利益输送,依旧严重地干扰破坏着市场原有的供需调节机制。

 

很多时候老大多不是好的企业家,好的企业家在规划企业未来的同时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如何提高已有的各生产经营环节的效率质量上,在量变中追求质变,能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不足而不盲目自大自封,未雨绸缪,顾全大局。

而老大下面的老二们更像是唯利是图的投机客,贪婪无度地逐利,不惜打乱全局。尤其在房地产上乘盘小时疯狂助推,吸引到大量炒客热钱后又不断放水展开更疯狂的逐利,却不顾这将为企业挖下一个巨坑。

老二们搅乱大局吃饱自肥,搞得老大焦头烂额甚至饭碗动摇,可他们又是否能就此打住不砸老大饭碗,还是早已打算一身富贵拍拍屁股离开,留下一堆谁愿收拾谁收拾的烂摊子?

这个庞大的企业变成了老二们的餐桌和游乐场,成了个别人手里的玩具。因此,关系到利益再分配,对权力进行限制监督的决策想在这一个别群体中推进会变得异常艰难。员工的智慧与力量,老大老二心腹以外的智慧与力量,也因此难以得到施展发挥,山外的青山不是山。

一个企业,如果将员工的智慧与力量当作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当作长期威胁,并投入巨大精力针对而不自省,这个企业,如何同其它不断自我突破的企业长期竞争?

 

国内还有一个令人不安的投资-不找出路的高铁。

其实京沪高铁的高利用率是可以复制的,只是高铁一直没有拿出与电商物流合作整合的诚意,亦或压根对货运不上心,之前首重130元一件的收费更令人闻风丧胆。货运本是对高铁负荷的最好补充,中国有这么庞大的快递市场而不利用,客货运得不到有效整合,更不要说在同一列车上的客货运灵活兼容。

未花心思合理提高高铁的负荷,最大化优化利用已完成的建设,而继续盲目扩大投资,依旧停留在早期的利益输送和以投资刷GDP阶段。

长期过度重视表面数据的增长而忽视质的提高和实用价值的挖掘,最后是所有人的悲剧。

 

跟高铁齐头并进的则是我们的地方债,而且可能陷入病急乱投医的慌乱,圈禁了太多人和企业的未来。在地方债的解决处理上,但愿不要出现苛税如虎,法如利牙的局面。

话题:



0

推荐

持度

持度

43篇文章 8年前更新

不断地用理想碰撞现实,印证了空想的无用,冲动的风险,人心的叵测。离不开现实莫无私逞能,每个人为自己的家庭有所担当即可,为值得的人做值得的付出,不必为无关者冲动冒险。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偶尔有限地关注闲人闲事,没有必要较真。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