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冷眼观阿里(详)

把众多观点串联在一起再展开写,就像跑马拉松,是一种自我挑战。大部分参与者不求名次,但求参与过,尽力过;还是像跑马拉松,大部分观众没耐心看,更没耐心看完,也正因此,留下了最可贵的观众,他们不在意结果,更欣赏你的每一份坚持,每一滴付出,无论跌倒还是气馁,他们同样会体谅与支持;而当你迎来冲刺,这些陌生人会为你高兴,为你呼喊,马拉松让彼此的内心有了无声的交流。

这篇内容写于两个多月前,在这两个多月里有了更多的了解与思考,更接近现实的接触,稍作修改与大家分享。

阿里文化,就同马云本人,不该神化。人崇拜神,敬畏神,却不知无神,只会从内心拉开与那些被他们神化的人,神化的思想的距离,又何谈深刻体味,融入内心呢?

来往上同一个阿里的堆友有过一段对话,时常回味。“我不知你是谁,超过200字我不看,发给别人吧。”每想到他的这句话,我就会想,到底是我说得太多了,还是我说得太少了?当然有个前提必须承认,我确实太管闲事了。这篇内容发出来的底稿,非扯蛋内容314字,而且我完全可以再进一步提炼成几句话几十个字,但看了并想了的朋友就能注意到我真心想传达,希望大家也重视关注的内容吗?

很多人崇拜马云的演说能力,出口成章,论点鲜明,涛涛不绝,但不知这会使你对这种能力产生敬畏,而更难亲身领悟掌握这种能力。马云说的很多话,是他想过,思考过,认同,更或深刻体会醒悟的,这一点很重要。将这些看法真切地表述出来,跟父母用言语和行动教诲子女,子女用言语与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本质上是一样的,只要真切或强烈地发自内心,并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与刻意的练习,这是一种返璞归真自然而然的流露表达。

人做到一个“真”,最终收获的人生绝对比因此错失或被别人进一步抢占的机会回报来得更有价值和意义。希望能有更多人勇敢尝试。

回到马云的演说能力,这篇文章只从这个角度为马云变回一个普通人打个桩,虽然不能直接扒光他的袈裟,还大家一个裸而真的马云。

其实很多业务能力不弱的业务员都能在客户面前条理清晰,重点鲜明,细节详尽地介绍自己的产品。只要客户真心需求愿意听下去,他就能涛涛不绝地全方位讲述下去。阿里有不少优秀的业务员,相信他们都曾用心了解自己的产品,具备这样的能力,甚至从专一专业的角度比较,他们对客户的演说要更优于马云,因为对表达的内容理解得更精更细。

其实马云在演讲的时候也是个业务员,只是别人介绍推广的是产品,而他介绍推广的是他的想法,他的认识,他的感悟,而且很多时候他也会留下缺憾时常一不留神变成了大忽悠,不是吗?相信大家身边也有不少朋友,看到电视里播马云的第一反应是,这家伙又开始忽悠了。在这点上有共识的人,应该不会夸张地崇拜马云的演说能力,至少不会从这方面神化他。

马云虽然善于思考,但他可能犯了一个错误:思考是需要时间和状态的,马云可能忘记给很多需要进一步思考完善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员工同事们留下便于他们调整到轻松惬意的状态思考跟业务无关的事物的时间了。

马云不仅希望阿里人能将阿里文化融入自身,同样也希望所有阿里人都能不断领悟完善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收获更有意义的理想与追求,共同为我们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可惜的是,他却忘了给阿里人留一个轻松惬意适合积极乐观地思考美好未来的时间与空间,更利于他的思想真切有效引导其他人朝着共同的方向思索的时间与空间,从中期到目前很长一段时间的阿里可能都未能具备这样的环境。

以目前的阿里,也很难通过自身给更多阿里人创造极端艰难的劫难,让他们反复去承受,去痛苦,去抉择,让他们接近崩溃,让他们几乎一无所有,最终使他们看清,使他们接受内心真正的需求,重新理解人生的真谛,享受平凡生活的点滴幸福。当内心不再被自私与贪婪迷惑,人才能慢慢感受并理解掌握无穷的自然之力。

我对阿里了解不多,在有限的百度时间里,暂时只发现了两个幸运的人,在马云的良苦用心下获得了大的劫难。看似造化弄人,一个涅槃重生,一个依旧是孤魂野鬼,似可惜,但若有心,却又是无比的精妙巧合。容先略过。

人性包藏善恶,文化同样也包藏善恶。阿里人有必要敞开胸怀,坦诚面对三条早已成型并依旧迅猛成长更易被大家接受吸收的阿里文化:浮躁,守成,惧责。

这是三条非常可怕的企业文化,一旦它们像癌细胞一样毫无节制地繁衍蔓延,会毫不留情地摧毁阿里苦心构建的精神堡垒,阿里的时代也就接近尾声了。

有一句话,相信不少人在高考前都曾背过: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多么实用的一句至理名言,数不清多少代多少人奉行这个原则而处事不惊,得以自保。这是一句看上去没错,而且非常实用的话,就像淘宝以实力财力更强的客户为盈利突破口但操作的实质却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公正,看上去没错,而且天经地义并成效突出。

但真相真是大家一目了然愿意看到得那样吗?

有没有人想过,这可能是浮躁,守成,惧责的源头?这到底是什么?

你以为有人非常乐意推广非常希望大家奉行这句话是为什么?你以为大家愿意接受愿意奉行这句话是为什么?你以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家很难离开这句话是为什么?

源头只有一个:自私。自私会滋生什么,大家都能亲身体会到。

不得不承认,以目前生活压力的增速,每一个人,不管出于被动还是主动,都很容易随波逐流,加入狂热的逐利队伍,这也是大家都能理解的。

问题就明显了,停滞了这么多年未曾进一步突破完善的阿里文化,一直缺了一块重要内容,它必须能有效针对并遏制这种自私文化,尤其在这个外部压力不断强化刺激,而大家合理的理解又更容易造成自私文化失控繁衍的局面下。忙着坚持与传播,却忘了完善与突破,这也是阿里高速发展过程中马云与关公的一个重要遗漏。

而在遗漏这一重要内容后,事态的发展又多少反应出了马云驭人,驭局上得一些不足。这里就先不拓展了。

康雍乾爷孙三代的小说里有一个现象,三位都是死了或快死的时候才传的位,虽然是基于各种因素才造成的这个现象,但这又导致了另一个问题,他们自身多年积累总结的经验阅历随着他们的离去也消失了。如果雍正遇到严峻的困处时,康熙还在,能帮他分析给他提点,这对雍正的执政生涯会有多么大的积极影响?如果乾隆遇到严峻的困处时,雍正甚至康熙都还在,以他们的经验和阅历,又能帮乾隆巧妙合理地化解多少困局,清王朝又怎么会这么迅速地盛极而衰?

马云在这点上非常清醒,他的放手既培养锻炼接班人,又能回过来指点保护接班人,这对接班人的成长成熟是很有利的。但一些问题,他在放手的时候也没能看清,一些问题,则一直遗留至今。

回到阿里文化,下面两条本是一条,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又回到阿里自身的角度发觉阿里缺少的,大家不认同这两条也无可厚非,我也只是个没资格说这些话的看客而已,谁也强求不得谁。

 

阿里文化缺少的最基本的两条:

坚决捍卫市场公平公正的决心,尤其在利益面前。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客户和每一个阿里人。

 

作为一个市场的创造者管理者,作为一个多元化的企业大家庭,这两条应该摆在所有行为准则的最前端,不论对方是否有实力,是否诚信,是否存在偏见,是否自私功利,是否能融入阿里,所有阿里人都当公平公正地对待对方,也公平公正地对待彼此。(马云最大的缺点可能就是对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不够上心,不够渴望)

在一个公平公正的氛围下,阿里文化才不会沦为摆设,因为它是对恶文化最直接的约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每个人的行为是否基于公平公正大家都能凭心考量,甚至相互监督。当你能坚持公平公正地对待别人,会有更多人公平公正地对待你,这是人性真善美的一种交流与传递,这也会为更多好的文化传递搭建桥梁。

每一个新降临的空军,阿里人是否能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不对他们心存偏见,体谅他们需要时间融入阿里,理解在新环境下谁都可能会不适和犯错,给他们时间,也尽可能快地接受他们的优点以及他们可能为阿里带来的补充,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阿里。这一点,不客气地说,从可以查到的很多言论判断,马云是跳出来做得很差的一个。头儿如此,又如何希望别人。

每一个初进入阿里的新人,阿里人是否能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不倚老卖老,不凭着自己的经验阅历轻视他们,不以自己的资格打压挤兑他们,不要求你们关爱他们,但请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给他们保留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空间,让他们也能更快找到自己的节奏,更好地融入阿里。

每一个阿里人自己,是否能公平公正地对待其他阿里人,公平公正地对待公司,不要因自己的私念,自欺欺人地作些不尊重对方,也无益于团队和公司发展的事,有些事看上去是正常而又无可厚非,但事实真是那样吗?人是最难糊弄自己的,公平公正地对待别人,不要骗自己。

每一个离开了阿里的人,是否能公平公正地看待阿里,不要被怨气影响了判断,人的成长空间是无限的,但每一阶段都有其局限性,发现自己的不足,做一个更全面的自己,这也是阿里赠与的最有意义的临别礼物。

......

这些都未涉及目前的阿里文化,但这些都可能对阿里的文化造成积极深远的影响。

现在的阿里,也已经被别人以不公平不公正的方式反复对待侵害过,阿里就不渴望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吗,雾里的马就不听到自己内心的需求吗,这难道真的就是头驴吗?

在自己反复被不公平不公正地对待后,却看不到自己对公平公正的渴望,又反过来在自己创造的市场上,为利益以权力打破市场的公平公正,造成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侵害了更多的弱势群体,也把市场变成了一个无比浮躁的市场,使更多的商户不得不加入刷数据售假的队伍寻求生存,消费者和那些弱势商户最终为此埋单,这就是你的理想你的希望吗?

而这一切从表象上看又是那么得正常自然,无可厚非,使那些弱势的受害者的声音变得如此苍白无力,还要接受那些看不清实质的旁观者的指责非议。有些事的发展真的太微妙讽刺了。

很多人觉得那些在马云扎堆陈述反馈关于阿里淘宝事件的人是活该,是水军,是犯贱,是胡闹,是想敲诈,是该鄙视,是该唾骂。但他们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个不开放不开明受众又少还很不成熟的社交平台,在这个最容易被马粉误解遭到马粉攻击但马云可能会有那么一丝机会看到回复的扎堆反馈陈述呢?天天在这个发言间隔有限制,缺乏内容,马云也不一定真会看的扎堆回复里发,他们就是水军又能赚几毛钱呢?看到那么多人在反馈,阿里人怎么就不仔细想想问题到底出在了哪,是出在反馈的人,还是问题的根本出在阿里自身呢?为什么那么多受害在反馈的人言辞还是以中肯理性的基调为主,他们又是期望着什么呢?那个牛新昌坚持了三年,要求却只有一个,复权,这又是为什么呢?如果你们能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一想,他们的理智与坚持,你们真的有点望尘莫及。我跟牛新昌私下也交流过,也许牛新昌复权的那天,也是阿里改变的开始。不过现在看来,貌似已经不可能了。

回到前面卖的关子,两个幸运的阿里人——卫哲,孙彤宇。

关于卫哲的部分,在三篇英雄泪里已经花了不少心思去理解揣摩阐述,就不再展开了。但马云在处理类似事件的时候,同一个问题已经出现两次了,忍不住还是要说一下。

马云是个行得正坐得端的人,身正不怕影子斜,他能忍下因自己做事方式引来的误解指责甚至谩骂,只要他的决定最终结果对大局对大家都好。而且卫哲的事上马云和卫哲心里都很清楚,也很理解对方,最困难抉择的时候不因一时的兄弟情谊和不愿分舍而害了大家,这才是真男人,真兄弟。

马云斩了卫哲,也成就了卫哲的涅槃重生。

但问题却因马云坚忍吞下所有误解质疑的魄力而遗留,马云如果是个受了大委屈就歇斯底里的马云,这个问题就不可能出现了。身正是不怕影子斜,但斜的影子却会影响其他人,在他们心里埋下阴影,这就是羊群效应的反面。

一个发自内心热爱阿里,会为将要成为阿里陈而兴奋自豪,一直为阿里鞠躬尽瘁,为阿里作出诸多贡献的能将忠良,却因站出来承担了责任,而无法再在阿里立足,被兄弟亲手斩杀。这种事情,马云独自强忍承担,而不将他考虑的原由向内部人员解释清楚,这会对阿里人的心里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这后果根本不是马云一个人独自吞下苦闷就能了清的。

很多阿里人都喜欢阿里,想要继续留在阿里,看到这样的一个卫哲却是如此下场,在下一次需要人勇敢地站出来承担可能的责任风险以益于扫除歪风邪气时,他们还愿意做下一个卫哲吗?宁愿安分守成,也不愿站出来承担更多责任,这是很多在意阿里想要继续留在阿里的阿里人很正常的一个心理选择,看到卫哲的结果,而又看不清事实的真相的阿里人是不愿意做下一个卫哲的。一个羊群第一头站出来的羊就这样被当众斩杀,哪头想活的羊还敢再站出来?这就是羊群效应的相反一面,阿里这个羊群可能因此而丧失破釜沉舟的魄力。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很实用的。

上面的这个错误,只有那些能忍辱负重而又魄力不一般的人才有机会犯,可马云却偏偏犯了又犯。

现在可以把精力都放到第一个幸运的阿里人了,那个充满怨气自杀的孤魂野鬼,那个敢在一号面前宁死坚持己见的二号,那个最亲近员工的曾经的财神-孙彤宇,也是那个犯二打破市场公平公正的始作俑者,虽然不是他一个人的错。解铃还须系铃人,他搞出的名堂就应该让他自己去力挽狂澜收拾局面,而不是躲在一边幽怨逃避。

这次不按便于渲染情感的自然陈述了,关于孙彤宇的最后一点很多人可能会一下子犯愣,不明白为什么这么说他。

“招财进宝”,这个工具可能很多老淘宝已经淡忘了,甚至一些新的阿里人也不知道,那个时候我也还是个爱起哄看热闹的高中生。

这是孙彤宇倾力打造的作品,就是它最先打开了邪恶的大门,全面地打破了淘宝这个大市场的竞争平衡,使这个市场逐渐丧失公平公正。

“招财进宝”,推出当即就扑倒在市场的高压线上,市场像捏死一只臭虫一样毫不犹豫地捏死了它。

市场本来已经帮孙彤宇跟马云纠正了错误,偏偏他们却错误地理解了市场的行为,也正说明他们对市场的理解还很不足。他们以为市场抵制的仅仅是收费,而没有认真地理解体会市场对这个工具打破公平公正的谴责与愤怒,没有认清实质,也没看清问题的严重性。

这也是很多单一从金融,互联网出来的人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更多地通过市场不熟悉的角落寻找创造机会,利用互联网与金融的杠杆更快地放大成果收益,但他们对市场本身,对实业对商户真正的需求了解却存在很多不足。

要想实实在在地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是要靠实业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互联网与金融结合的创业造富甚至衍生的更高明的新庞氏骗局,也不是房地产这种对实业弊大于利,最终大幅降低了人民币的购买力,抑制了大众的消费需求,从根本上伤害了实业与普通人生活的畸形市场。

蛰伏发展一些更有用的实业早日积累到足以质变的基础远比快速放大财富长面子要稳健有益。

回到招财进宝事件,孙彤宇没发现真正的错误所在,马云甚至还跳出来指责这可能是一些对手的恶意推动鼓动,当然对手们看到淘宝发生这样的事怎么不开心呢。

很明显,市场从一开始就已经明示犯错方是谁。但就连市场本身,想要说服劝导一群渴望获得合理回报,但却在对市场了解不足的情况下,犯下看似合理无可厚非的错而又过于聪明的创业者,也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做到的。而且这群人只是临时妥协假装认了个错而已。

大家真的以为招财进宝就这样消失了吗???现在可能招财进宝的曾曾孙都衍生出来了。

同时有一个疑问,淘宝是不是对客户有类似银行客户经理一样的安排,即某个部门的淘宝员工会负责很多商户,研究他们的各种资料,并拥有一点点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部分商户的权益的直接或间接的设置权限?如果淘宝官方确实安排了这样的角色,那一些还不适合指明的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现在很多人讨论研究的是如何提高流量如何保持流量,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流量突然见底又很难再回到正常水平?真像淘宝解释得那样吗?

目前最明面的解释就是不够了解淘宝,没有掌握好各种规则技巧,也没有在淘宝作出规则改变时及时更正跟进。但这里有一个问题,那为什么之前可以稳步增长,又为什么是突然巨幅下跌,而且各种常见的尝试都不容易扭转回来?如果这还是因为明面上得原因,那就想问一句阿里,什么是客户第一?

    商户们只有不断地主动地跟进了解淘宝的规则变化,深入研究淘宝的规则技巧,才能避免突然降临的滑铁卢,才能避免因此造成的大量损失,对吗?这不仅限卖家,买家也是,要非常了解淘宝的规则,熟悉淘宝出来的东西,才能避免因字面意思造成的所谓误解及为此遭受的时间精力金钱上的一系列损失,对吗?这就是所谓的客户第一,方便客户,对吗?面对这些,大家到底是该气呢,还是会意地“呵呵”呢?

    然后是招财进宝的孙子们。什么是招财进宝,它的机制原理是什么,大家查查就知道了,它其实是一个可随意控制的流量闸门。它就真的永远从阿里消失了吗?阿里只是承诺永远不利用它通过竞价的方式收费而已,大家能细细体味话里的意思,就可以呵呵了。

那些投在阿里不知要点几页才能在角落找到的小广告,那些五花八门的活动,真的就可以直接带来当时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效果吗?但如果招财进宝的子孙后代们隐身在背后偷偷使力呢,呵呵。

这些以我们日常的社会现象来评判的话是非常正常,无可厚非,司空见惯自然而然的,但这站在一个市场创建者管理者的角度来评判,还是那么地对吗?

网游经历了收费到所谓的免费最后又因更多人的需求回到了收费模式,这是为什么?电商就看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在不打破市场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通过不断丰富公平而又益于所有用户的服务,发掘用户的潜在需求来得到用户的支持理解,收取合理的服务费用,这终会变成一个正常理性被大众广泛认可支持的市场盈利模式,阿里就这么急不可耐而又想不通吗?孙彤宇变成孤魂野鬼了还念念不忘要阿里的朋友们帮他实现淘宝盈利,却没反省招财进宝的问题根本,这就是因果报应吗?

希望冷静了这么久的孙彤宇能知耻而后勇,果断地站出来,作为打开这扇邪恶之门的始作俑者,找回当年OVER MY DEAD BODY的决心,顶住压力把它重新关上,不要再逃避责任了。

而当年马云把孙彤宇从淘宝总裁的位置拉回来送他出去走走,其实也是良苦用心,不是随便一个人站到孙当时的位置马云都愿意为他吞下可能迎来的风险与指责,来激发他对人生对工作的进一步理解,打破当时局限他蜕变的瓶颈,使他能发自内心地憧憬一个更真实而有意义的人生。

孙彤宇当时如果没有被自己局限与迷惑,怎么会误解彭蕾,这个陪伴他多年与他共患难多年,曾经为他放弃工作毅然跟随他做起随军家属的女人呢?如果不是因为认识到了孙彤宇的局限,不是真心为了帮孙彤宇突破自己,彭蕾又怎么会理解支持马云的决定,顶着傻子也想得到的要面临的压力与指责,毅然帮助马云隐瞒孙彤宇直到公布的前夜才告诉他给他一个心理准备呢?又怎么会默默地离婚后又默默地跟孙彤宇复婚默默至今呢?

如果孙彤宇能看清事实的真相,理解他们对他的真心,再好好回忆感受一下彭蕾从07年底直至今日为他承受的压力为他忍受的万千屈辱以及为他作出的所有牺牲与付出,相信换成任何一个男人是孙彤宇,都忍不住内心的悔恨与感激,都很难不呜咽...

好好珍惜。

 

孙彤宇当年在商城的事上本身没错,他的出发点以及他的所有付出肯定是为阿里好,这也是他最怨气难消的地方。

但底下的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商城的独立的同时从淘宝的分流很正常地触碰到了很多人潜意识里的利益分配问题,而孙彤宇没能或者说还没有能力化解这部分矛盾,眼看着内部矛盾进一步恶化不想办法合理处理还在马云面前一味强硬地坚持自己对商城的看法,甚至可能真像百度到的说出那句,OVER MY DEAD BODY,这简直就是头驴。换成其他老板要么是降级留用要么就让他卷铺盖了。

    马云选择了把孙彤宇从淘宝总裁的位置拉回来,让他出国留学,这是马云这个一手把他带起来的长辈对他的苦心。对马云来说他在意的不是孙对自己的强硬的态度及不满,而是孙大局观的不足,在局势正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还分不清主次只看到自己在意的部分一味地盲目坚持。马云希望孙能看清大局,并为改善局面制止问题的进一步恶化而学会妥协,淘宝已经不是只有几个人的淘宝了。马云也希望孙能出去放松惬意地思考一下,在经历这样的波澜刺激后,人本是很容易醒悟一些平时无暇思索的领悟的,这对今后的人生是很有益的。

接下来这段话是刚刚写上面这段话时想再次确认马和孙之间私下的关系是否良好百度到的:

马云:我马云从来没有用价值观铲除异己过。孙彤宇小鬼是我带出来的。我比谁都知道每个人的强项和弱项。你说我要担心孙彤宇……孙彤宇要是能够取代我,我早就能够……放手了。我今天真想找到一个人(接替我)退休。老孙到今天为止,我对他的欣赏,没有半点减弱,这是两个概念。孙彤宇这个小子,我找到他的时候,他他妈的还得卖给我广告呢。每个人在什么环境下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是关键的。我要铲除孙彤宇异己,那彭蕾(支付宝CEO,孙彤宇之妻)还不弄死我,我们还怎么合作?

你说我要怕一个人来取代我,他奶奶的,那我不就见了鬼了,我这两年忙成这个样子,累成这个样子,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

    

当误会与困惑烟消云散的时候,希望人能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彼此。

朋友对我们的心意,不管经历了怎样的风雨,最终还是值得我们感激回报的。

 

孤魂野鬼的经历,似可惜,但若有心,偏又是无比的精妙巧合,万物的因果轮回,实在太奇妙了。

 

虽然很多阿里人不愿坦诚面对,但不少像我这样的看客真心觉得阿里已经鬼邪缠身浮躁不堪了。

既然现在马云马迷还有阿里人们都喜欢拜神求鬼,那接下来的内容也随他们的胃口装神弄鬼唬弄一下。

鬼邪上身的阿里现在迫切需要的不是过去的财神,降魔除妖的本事财神还是弱了一点。

偏偏阿里这么幸运,有一头财神怨愤自杀变的孤魂野鬼,四处飘荡。如果好心人点化成功,这孤魂野鬼就会变成阿里最迫切需要的一只鬼,猜。

不是人,是鬼,再猜。

一个极丑无比的鬼,为人的时候他在马云的光环下很难赢得阿里最丑的称号,但做鬼他绝对是阿里最丑的鬼,哪只丑鬼呢?

钟馗!

钟馗,姓钟名馗字正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唐-赐福镇宅圣君”,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胆相照。春节时钟馗是门神(道教中最出名的神仙之一),端午时钟馗是斩五毒的天师,钟馗是中国传统道教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要福得福,要财得财,有求必应(财神变的?)。

《唐·钟馗传略》:夫钟馗者,姓钟名馗,古有雍州终南人也,生于终南而居于终南,文武全修,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经纶满腹,刚正不阿,不惧邪祟,待人正直、肝胆相照、获贡士首状元不及,抗辩无果,报国无门,舍生取义,怒撞殿柱亡,皇以状元职葬之,托梦驱鬼愈唐明皇之疾,封“赐福镇宅圣君”,诏告天下,遍悬《钟馗赐福镇宅图》护福祛邪魅以佑平安。

孙彤宇的性格,为人,才干,遭遇,不是都跟钟馗有着不解之缘?而他的神态,还有那颗在唇和鼻映衬下的美人痣,虽达不到马云的高度,但和钟馗还是难解难分的。

阿里早就有个普度众生的一号和尚,再变一个斩妖除魔的二号道士,就可以开始在自家摆个道场,一个念经一个舞剑,慢慢收尽这帮小妖了。

 

但这之前,这二位有必要对所有利益被阿里侵犯过的客户一个诚挚的道歉。

同时马云在孙彤宇事件上犯的错误跟卫哲事件的错误是一样的,看到孙的下场,没解释清楚,谁还愿意在与马云或其他阿里高层的矛盾中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呢?而马云也因此少了一个最亲近员工的知心人,一个他一直寄予很高期望的朋友。

这些问题没解决好的阿里,很难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去开启一个新的时代,甚至跟王建林的打赌都赢不了。

     

最后关于阿里的部分,用一句话结尾:

心若在,离开亦是存在;心若明,失去亦是获得。

 

如果这些话能有幸重重地打在马脸上,也许能把他打醒,以他的智慧之后要做要解决的事情他自然看得到解决得了。

但要是不幸打在了驴屁股上,那就扯到蛋了。

 

PS:孙彤宇这里的分析推理同实际出入可能会较大,并且从最近获得的了解看招财进宝的构思好像也不是孙彤宇提出来以及完成的。后来重新梳理了商城同淘宝的几次离合,发觉孙彤宇离职事件中正确的一方更可能是孙彤宇和黄若,后来事情的发展也印证了他们想法和方向的正确。

 

上一周瞎打误撞碰到了阿里的一个高层,虽然事先并不知道他是谁他的身份是什么,但在沟通辩驳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到了真相:对电商的看法和印象,我和许多人一样,都太过善良无知了。电商比谁都更擅长包装自己,擅长PR,擅长对公众公关为自己塑造需要的形象。晚一些我会再详细地写出来,为什么我们太过善良而又无知了。

话题:



0

推荐

持度

持度

43篇文章 8年前更新

不断地用理想碰撞现实,印证了空想的无用,冲动的风险,人心的叵测。离不开现实莫无私逞能,每个人为自己的家庭有所担当即可,为值得的人做值得的付出,不必为无关者冲动冒险。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偶尔有限地关注闲人闲事,没有必要较真。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