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必将面对的老龄化危机

粗犷的分析,未必不能理性地预演未来,揭示社会这一整体将面临的困局。避不开的危机,能惊醒世人的自我沉迷,早作应对。
    社会赋予了809000后严峻的使命,却并未很好承担起其自身的责任,庆幸还有十年,但能否唤醒更多的社会责任心?
    回到正题,从人多力量大到计划生育这代人分析起。为避免陷入过多的数据变化讨论而忽视了分析的本意,只取子孙三代模糊建模。
    以子孙三代为界,506070后的人均抚养赡养比可以进行粗犷地简化:
    夫妻双方都有工作收入的,兄弟姐妹按三人算,在计划生育后的约为3个壮年抚养1.5个孩子赡养2位老人,人均赡养抚养比约为1:1.161个劳动力要承担2.16个人的责任;
    夫妻双方只有一方有工作收入的,在上述条件下约为3个壮年抚养3个孩子赡养4位老人再外加3个配偶,人均赡养抚养比约为1:3.331个劳动力要承担4.33个人的责任。
    而随着时光的飞逝,未来10~30年,809000后,将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则艰巨得多:
属于独生子女夫妻双方都有工作收入的,平均生1.5个宝宝,即2个壮年赡养抚养4位老人加1.5个孩子,人均赡养抚养比约为1:2.75,一个劳动力要承担3.75个人的责任;
    夫妻只有一方有工作收入的,约为1个壮年赡养抚养4位老人加1.5个孩子加1个配偶,人均赡养抚养比约为1:6.51个劳动力要承担7.5个人的责任。
    这样的分析统计表面上看漏洞与遗漏的部分很多,非常地粗犷不精确,但每个人却可以将自身的实际情况以此分析,精准地计算出自身承担或将承担的抚养赡养责任。
    未来,看看你身上的抚养赡养责任有多大?
    人口红利是现阶段中国最主要的优势之一,但同时,也会诞生未来10~30年中国不得不面对的主要危机。
    如果未来10年仍沉浸在人口红利带来的经济快速增长继续无畏挥霍以此获得的收益而不惊觉,10年后,必然有人为今天每一笔不合理的巨额支出造成的负面作用而痛心悔恨。
    10年,想要进行全方位的优化改革,积累足够的质变,在解决危机中应对接下来的危机,真的非常紧迫。
    而沿海城市的506070后同809000后的人数比可能更接近于3:1,父辈与子辈的年龄跨度也越来越接近30年,在国内金融危机爆发,人口红利消失与急剧老龄化共同作用产生的长期经济衰退中,沿海的809000后们将背负更大的压力。
    如果以目前的开销比例来展望那时一个家庭子女的婚嫁,家里的白事,重大疾病或事故对整个家庭造成的负担,以及一个人失业或夫妻都失业对整个家庭产生的影响,会形成一个怎样的对比?如果社会的科技水平、生产效率、道德品格不能显著提高,今天我们愁的各种压力到那时都只是皮毛。
    在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的阶段,人们的消费需求会开始向基础生活生存类商品集中,人们的消费能力既购买力会大幅下降,这意味着非生活必须品类的需求会跟着大幅下降。需求的大幅减少,对实业的生存发展与突破,会造成严重打击,进一步加剧经济萧条。同时伴随着的失业率高企,会         对很多家庭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进一步考验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及社会道德水平。
    在这种压力下,一旦社会道德危机爆发,整个社会将变得极不安定,人性的扭曲,各种不人道的事情会铺天盖地。五千年的历史已经多次为我们描述了类似状况下情形,相信谁都不愿再发生。
    日本在面对老龄化危机爆发时,可以凭借他的科技优势,借助类似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既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红利,再通过全球市场转销来获取足够的价值收益补救,以此分摊弱化其国内老龄化危机造成的影响冲击。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优势,日本经济依旧陷入了衰退,可见仅日本这种程度的老龄化危机实际造成的冲击力有多大。
    而中国目前的科技实力,能取得像日本这样的科技优势吗?即使能取得,还有下一个关键问题。
    中国的人口基数,老龄化危机爆发后的老龄人口数量,需要多少发展中国家贫穷国家的人口红利来才能较好承担,实现老龄化危机的软着陆呢?整个印度多出的人口红利,劳动力不知道够不够?但目前的中印关系又如何?
    最终这个危机还是主要靠中国自身的力量来应对承担。
    大国过度看重大国的体量威严,而不善于战略性的蛰伏,虚心刻苦学习别国值得学习的地方,跟平常人与人竞争一样,最终吃亏的是自己。
    民以食为天,衣食住行是生活的基本保障,其中食最为重要。而环境污染,化学剂的滥用等导致的粮食安全问题正越来越严重,成为了一个潜在已久的不安定因素。食品安全,生活环境安全肯定会成为将来稳定民心的重要因素,希望能足够的重视与治理,而且要做好每一天,这些都不是到想修复时短期就能修复的。
    现在社会最关注的住房问题,反而不是最要紧的,现实有些本末倒置。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农村宅基地的分配还是老城区拆迁安置,政府在基本住房问题上做得真的不错。如果民众的居住问题真的存在大的缺口,80~现在早就爆发出来了,不会等到将来。现在这些可流转的商品房问题,实质并不是民众的基本居住出了问题,更确切地说这是一个金融、个人财富、价值观、爱情观等冲撞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问题,而非基本的居住问题。一个商品房,成了资本投资,爱情投资,人生未来的投资,这是金融与社会观念道德结合在一起产生的问题,而非真正的住房问题。倒是现在这些商品房的施工质量,可能会成为未来潜在可能爆发的住房问题。
    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上面提到的老龄化危机爆发时肯定会同时夹杂着其他各种问题与危机,而上面的描述也已避重就轻。
    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危机前实现科技、经济、文化、教育等质变提升的前提。如果想要通过表面的照搬美国等制度体系,中短期内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根本不现实。只看到别人的好,却并未深入理解其架子里五脏六腑实现协同作用所需的各种复杂内因,只会导致东施效颦人模狗样四不像的结局。而且从安然事件爆发到08年次贷危机爆发,如果大家仔细客观看待美国政府期间扮演的角色,再来分析两者的长短优劣,会有更客观理性的认识。
    而集权专政的优势,打个现在关注度比较高的比方,在阿里合伙人制上就可以体现出来。梳理得当布局后上下一心,更容易发挥其灵活敏锐适合全面协作配合聚力逐个突破的优势。一个存在运用发展了几千年的事物,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关键是如何优化以充分发挥其优势,以利于实现人们的期望。
    在这个过程中,反省一个故事,可能是前提:扁鹊见齐桓公。希望能以史为鉴,广纳谏言。
    应对部分陈述简化未扩展及整理,实际应对需要面对的要复杂困难得多。
    人口红利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急剧恶化的老龄化问题,壮年劳动力大幅减少的同时社会保障的压力剧增,这就对生产力与生产效率的提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科技的提升带动综合实力的提升来实现这个目标,以减少人工在工业农业生产劳动中需要的比重,进一步推动机械化生产和流水线的改进提高与推广应用。
    今后如果能取得科技上的明显优势,也可以复制日本的应对方式,取得更多借助他国人口红利和需求市场来缓解本国各种压力的途径。
    未来社会保障体系将承担极重的压力并发挥极大的作用,生活保障、医疗、教育及各种基础的配套服务等。这个体系需要不断优化保证公平并最大化利用价值发挥作用,绝对不是也不允许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社会保障体系。
    衣食住行,只有住房能维持几十年放着不变,其他的都要靠那时社会的再生产,需要一直应对。适合长期十几二十年储备优化提升的除了住房(而住房的问题并不明显),更多的是非物质类的资产资源,生产科技、文化教育、体制与体质、还有社会道德素养等。而这些,需要我们尽早效率提升完善,以腾出更多精力专注于附加值高的市场,建立国与国之间的经贸优势,将风险与压力分摊给其他国家。
    衣食住行里最重要的是食,食品安全问题是未来最大的问题之一,由以粮食安全为代表。土壤的污染,水质的污染,化学农药制剂的使用,还有空气污染,都会导致粮食安全问题。中国不是保证了耕地红线就保障了未来不出现粮食危机,真正能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及配套无重金属或化学污染的水源正大幅迅猛地减少,如果专门测量统计一下目前红线内能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数量,可能得出的比例是令人非常不安的。而现在舆论的焦点,经济学家的注意力,还过多地集中在了是否需要保证耕地红线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保障下了这个指标又有多大意义?
    而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同人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不但通过体质和健康状况影响社会劳动力的各项值,还直接影响每个家庭的医疗负担,家庭生活压力,最终会传导到社会购买力等各个相互联系作用的环节,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而想长期通过粮食进口解决这个问题也不现实,在本国实际安全粮食生产状况处于一个巨大劣势时再靠进口来弥补,只会丧失主动权处处受到掣肘。如果不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未来安全食品之于中国,会像水之于中东盛产石油的那些国家那样。
    保护耕地、水源、空气的质量安全,是联在一体的,即保护环境。现在人们意识里并不那么重视,但如果等到自然通过实际变化逼迫我们重视的那天到来,也就晚了。未来。
    社会决定了未来809000后的责任,同时也应当为809000后的阶段成长,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早日独当一面创造有利条件并给予足够的支持帮助。虽然轻描淡写但这很重要。
    我们的教育体制,可能才是真正不适合逐步改革而应早日推倒重建的。教育市场化,在这么浮躁的市场氛围下教育市场化导致的后果和其中的利益纠葛不是简单的改革所能弥补补救的。
    在这个教育体系里反抗也往往是不幸的,因偏激与不成熟而在反抗中受到更多针对与不公平刺激,思维迈向另一个极端,这很容易发生,身边也同样有太多值得我们反省与惋惜的例子。
    教育的初衷是什么?何为师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引导培养出这样的人?又如何通过教育者本身来感染引导受教育的人?教师们本不该背负哪些压力?家长们又本不该背负或本不应参与哪些压力哪些事情?
    在教育市场氛围的扭曲下,这些又算什么呢?
    可偏偏如何使青年人的心智更早成熟更加成熟,平和地面对社会并稳定社会,是越来越避不开了的问题,社会的稳定和社会压力的负担,最终还是要落到这些青年人身上并需要尽早得到下一代人的支援支撑,以缓解危机与压力。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沉痛反思当前的教育呢?
    社会需要809000后能力的尽快成熟成型与展现,也需要对未来的102030后们开展更具针对性方向明确的分类教育,使其能尽早参与分担社会责任并踊跃出更多的能人干才。
    像一个修车师傅说的,十几岁的学徒学得又快又机灵,二十来岁的再来当学徒感觉就木木的学不太进。很多专业技术的学习和能力培养根本不需要等到20来岁大学毕业,30来岁博士毕业再投入深入,学习实践总结反思优化突破完善的过程本就可以系统地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一个行得端待人诚肯吃苦的人在这样的一个系统里会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倒是当下的教育风气,对一个人的品行引导到底起着更多的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倒希望今天的很多现象是我们两耳太管窗外事未读几本圣贤书造成的。今天你觉得别人太管闲事了吗?
    非文艺和教材内的技术和劳动同样是很好的学前教育和课堂教育补充,课内和课外的重要性还是请家长校长补习班的老师们细细斟酌。
    实业不兴,文艺强国?
    开明纳谏,百业待兴。
    扁鹊见齐桓公的悲剧不该反复重演,希望未来的危机将成为当下推动政府改革优化,促全行业全民脚踏实地生活发展的动力。
    这是篇很粗糙的文章,粗陋的分析,简短而不全面的论述,但不能以此否定论点里阐述的问题不存在,更不代表其严重性被高估。

话题:



0

推荐

持度

持度

43篇文章 8年前更新

不断地用理想碰撞现实,印证了空想的无用,冲动的风险,人心的叵测。离不开现实莫无私逞能,每个人为自己的家庭有所担当即可,为值得的人做值得的付出,不必为无关者冲动冒险。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偶尔有限地关注闲人闲事,没有必要较真。

文章